Text
Text
2010奈良馬拉松紀實
國際組戎撫天
跑馬拉松其實可以很簡單
首先,我想說,跑馬拉松真的很簡單,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其次,跑完馬拉松,會有脫胎換骨的感覺,不僅只是體態輕盈、關節靈活、筋骨柔軟,心靈也起了變化,變得樂觀、更正面思考,我相信,從每星期跑30公里到跑90公里的自我訓練方案、評估體例訂定最適配速計畫,然後能有效執行,在IQ上,一定也有正面效益。
我今年61歲,不算老,也不年輕,我還在心臟上裝了心律調節器,領有政府的殘障手冊,我體重70公斤,有一點超重,這三點,不利跑馬拉松。不過,這一年來,我持續鍛鍊,只要付出汗水,體力就會進步。我越來越相信,我有缺陷的身體,其實仍有無限的潛能可以開發。
一年來,參加過3次正式半馬賽,自己也跑過無數次,還追隨北大長跑社跑風櫃嘴山頭,我雖然速度慢,但都可以輕鬆跑完。我為自己的馬拉松之旅定位為「自我實現」,不必競速,在規定時間內,抵達終點,就算達陣。
抱著這種「跑完就好」的心情,我與北大的夥伴們終於在12/4夜抵達奈良,準備參加慶祝平城遷都1300年奈良馬拉松,實現初馬夢。當晚,北大負責行程的朱上校貼心安排了烤肉宴,配超大碗米飯,以補充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
次日清晨即起,抵達鴻之池田徑場,氣溫約6度,萬里無雲,是非常適合馬拉松的天氣。只見萬頭鑽動,但秩序井然,服務人員很貼心,幫我們找到一塊專屬休息區,可以放置衣物,避免語言不通的我們寄存的麻煩。
選手依號碼牌由A至H的編組陸續出發,起跑秩序井然。奈良馬拉松有名額限制,北大報名已逾期,大會優惠外國人,特別為我們增額,所以我們編在H組,最後出發。起跑不久左轉,就是一條筆直的街道,我的速度最慢,眼看著黑壓壓的人群愈跑愈遠,造成極為沉重的心理壓力,路旁民眾熱情加油,卻感覺他們的眼光似有同情之意,加油歡呼聲竟讓我覺得沉重,多次有加速追上的衝動,但理智告訴我,萬萬不可。
為了減輕壓力,強迫自己觀察街景。奈良確實是古城,建築新舊夾陳,但不突兀,新建築各有設計,不似台灣幾乎一張設計圖吃遍全島。連續看到創價學會(公明黨)與自民黨會館,由建築物看來,兩個政黨都非常有錢,我導引自己慢慢翻閱腦中有關日本政經與中日關係的記憶櫃,感覺日本總體經濟雖然失落將近20年,中國GDP已超過日本,但就個體經濟與社會品質觀察,仍遙遙領先大陸。
第一個五公里耗時39'22",很穩。不久來到第一個迴轉點,果然後面只有小貓三兩隻,收容車慢慢跟著。7公里處進入東大寺公園,是4公里的緩上坡,由海拔40升到60,開始追過一些人。第二個5公里花了38'05",沿路與豪哥聊天,很是輕鬆。第三個5公里開始緩下坡,稍微加速,用了36'42",沿途逐漸由小鎮街景變為田園景色。許多農民在路邊提供免費的熱食或水果供選手享用,還看到拳頭大的紅草莓,鮮豔飽滿,令人垂涎欲滴,許多人停下來享用,我為了控制時間一律割捨。
過奈良東醫院右轉,驟然變為山路,2公里內由海拔69升到133公尺,上坡路段讓我追過許多選手,這段5公里耗費40'48"。經白川大橋穿越大阪高速公里後就是下坡,恢復小鎮景色,沿途歡呼加油民眾極多,也有人伸手與路過選手擊掌,我都熱情回應,還有幾位3、4歲幼兒,在父母懷抱中,紅通通的臉頰顯得格萬可愛,也伸出首要與選手擊掌,我好幾次穿過道路清及小手。日本民眾對馬拉松跑者的熱情,讓台灣人慚愧。
約24公里處折返,發現不知不覺中已追過許多人,身邊不少選手一起喘著氣,不再感覺孤單。第五個5公里道路平坦,用了39'16"。28公里後回到陡坡處,山林間楓紅如火,照映藍天,不由得心曠神怡,但許多選手體力不勝負荷,只能走路,北大兩個月風櫃嘴密訓,讓我昂然追過上百人。第6個5公里用了41'52",稍慢,但無礙全局。現在僅剩最後12公里了,我告訴自己,假設現在是清晨剛出門,開始每天的10公里例行訓練。疲倦感突然消失,又是活龍一尾。
32公里處重返農村,加油聲再度迴繞耳際,但右肩疼痛,只好放棄擊掌與揮手動作,表情恐怕也由興奮歡樂變得呆滯冷面。此時,突然一股負面情緒從心底竄出,質疑自己所為何來?立刻察覺是撞牆現象的開始,趕快給自己心理建設,拼命回想寫過有關跑步是多麼有趣的文章。第7個5公里大致是下坡,用掉39'51"。通過35公里晶片感應線時,有些成就感,這是首次跑過35公里線。
35公里開始3公里的上坡,堪稱魔鬼坡,許多人改為步行,也有人退到路邊拉筋,心想領到北大戰袍時,會長交代,
穿北大戰袍,不 准用走的,於是鼓起餘力繼續穩穩地跑。回到東大寺公園,看到幾頭鹿四處閒逛,找人討食,甚是可愛,距離40公里處應該不遠了,心情頓時輕鬆下來,也就不覺得特別累。最後一個5公里耗了41'31"。進入田徑場前最後兩公里又是上坡,用掉18'47"。
踏上終點,走在鴻之池田徑場跑道上,身體是冷靜的,腦筋是空白的,既無極倦後的虛脫,也沒有願望實現後的激情,淡淡的心情彷彿每天跑完10公里,平靜地拉筋、與北大夥伴們拍照、相互恭喜。直到住進大版溫泉旅館,讓疲憊的筋肉泡過冷泉、熱水,三溫暖室再度逼出淋漓汗水後,回到房間略為休息,突然身體有一種說不出理由的脫胎換骨感覺,就是覺得,我的身體不一樣了。
跑完馬拉松已經12天,體重穩定減了一公斤,走路似乎更有彈性、速度更快,很多年前開始,下階梯時,因腳掌失去彈性,必須全腳掌落地,這幾天不知不覺中發現,我又可以用前腳掌落地,下階梯速度更快,甚至還可以原地跳躍。腰,也更有彈性了。半馬,似乎還不足以帶來這些感覺。
要感謝歐斯麥爾多次鼓勵,你給我的建議非常有用,讓我提高速度管理能力,充分的準備,讓我不必停下進食,仍能補充養分、保持體力。
感謝台大EMBA所有夥伴分享運動的樂趣。
我開始想,完成馬拉松後的下一個挑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