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跑故我在 挑戰化療
19年來,85歲老伯伯蔡坤發,幾乎每天傍晚風雨無阻,前往台北田徑場報到。拳頭虛握、手臂微搖、步伐沉穩、繞著外圈慢跑幾公里,跑到出汗才滿足。他並非迷信跑步,他純粹地跑,跑出健康,拋開淋巴癌魔爪。
66歲起跑
不和誰比賽
蔡伯伯年輕時經商,沒什麼時間運動,直到19年前、66歲時,由於兒子蔡文雄參加「北大長跑俱樂部」,他跟著對跑步產生興趣,「我主要是慢跑,不和誰比,最遠跑過半馬(
當年的台北田徑場,還是早期的跑道,不像現在的藍色跑道,他就開始不間斷地早上、傍晚繞圈跑。物換星移,罹癌歷經化療,還是繼續跑。
75歲罹癌
不動不爽快
蔡伯伯75歲時,自覺右臉頰腫脹有硬塊,檢查發現為惡性淋巴腫瘤,不久立刻展開首次化療。每3周1次療程,共8次化療,全程未感染,吃藥800多顆,順利痊癒。
蔡坤發揉著雙腳膝蓋說,「淋巴癌化療很辛苦,但我一天沒跑步更痛苦,心裡怪怪的,人就很不爽快。」
「當時住在長庚醫院,我還是想動,每天盡量去附近公園走走,一定要出汗,其實動一下不辛苦,也不會太喘,有時走路快些,菲傭還跟不上。」他笑著說。
癌症復發
癒後照樣跑
蔡伯說,82歲時,淋巴癌復發,化療至第4次時,肺部感染呼吸困難,一度病危轉加護病房,感染治療控制病情後,停止化療,改放射性治療24次,花8個月痊癒。
治療期間許多副作用,便秘、胃潰瘍、臉與腳水腫、尿失禁等,出院後他不改習慣,繼續跑步。
「化療的時候,有個40幾歲、比我還年輕的病友問我,『化療很痛苦,你怎麼還想跑步?而且還有力氣跑步?』」蔡坤發說那時笑著回應,沒多說什麼。
跑步信念
助撐過化療
「後來回想,是因為想跑步,才能忍耐化療的辛苦。」蔡坤發說,跑步是人生最大樂趣,當時只想趕快結束治療、出院跑步。兒子形容他「用跑步磨出的意志力,撐過化療。」
蔡坤發拍自己大腿開玩笑說,「哇係北大長跑的『國寶』,200多個跑友,年紀最大就屬我!」
■他的養生之道
飲食挑嘴
跑步節制
蔡坤發除了每天固定跑步,作息很規律,只有飲食相當「挑嘴」,他不吃小吃、不喝飲料,他說並不是因得了淋巴癌後才懂得養生,「上了年紀,就要懂得節制。」
兒子蔡文雄笑說,老爸真的非常挑嘴,「吃得很清淡,都盡量自己下廚。」
蔡坤發強調不喝果汁,「多吃水果蔬菜,礦泉水也不喝,都喝煮過的白開水,比較難改的是年輕時養成的習慣,每天早上得來一杯咖啡。」
蔡坤發說跑步很有趣味,但也要「節制」,「要適量、累就休息,能不能跑,自己最清楚。不要跑到上氣不接下氣,能跑就跑,不能跑就用走的,能跑多少就跑多少。」
他笑說跑步不是給自己和別人找麻煩,增加負擔,「跑步沒壓力,很開心,不要勉強自己,跑跑停停,樂觀的心情去跑,跑到把煩惱忘掉。像我,每天跑完,洗個澡後,晚上都很好睡。」
他補充說,雙腳膝蓋的保養很重要,「跑前一定要暖身,每天跑步前我都會做外丹功,有空就揉一揉膝蓋,跑完後也要收操,總之,人活著一定要多動。」
轉載至聯合報元氣副刊99.05.23
國際組資訊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