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百 馬 的 省 思

台灣百馬俱樂部會員

編號133韋海浪 2011.5.8

 



人生在世,對自己常有一份想完成一件大事,想在生命中譜一段精采的史頁。然而何謂大事?國父孫中山先生說:「無論哪一件事,只要從頭到尾徹底做成功,便是大事」。所以有人以數年的時間單車環遊世界,有人登上世界第一高峰,有人完成登百岳之舉,有人想賺一百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夢想。人因夢想而偉大,許多的大發明,或是大壯舉不也都是從一件夢想、幻想中萌芽,發展乃至於成功;如人類的登上月球、發明電燈、國父的革命成功…。

全程42.195公里的馬拉松,以雙腳一步一腳印,沒有捷徑、沒有僥倖的跑完全程,對一般人來說,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的確!個人在十多年前想都不會去想到自己也能跑完一個全程42.195公里的馬拉松路跑。而在「人生就像馬拉松」這個普世價值口號中,決定要親自完成一次全程馬拉松,就是要以雙腳去體會、去見證這個口號。就在跨越千禧年的當下,要為自己寫下生命中的一頁,開始自我訓練,從一公里、二公里…的逐步增加路跑的體力與耐力,一年的準備後在次年20017月的梨山馬拉松完成個人生命中的第一個全程馬拉松

人能跑多遠?這話不是要問兩腳,而要問志向,所謂「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在完成初馬後,自信與自豪之情溢於言表,回想起來,完成一次不可能的任務,過程之艱辛只有身歷其境的人才能體會。能跑完一個馬拉松已屬不易,當時更沒想到這一生會跑完100個馬拉松。沒錯!就在2003年底見證了台灣第一位百馬先驅者黃政德先生的第一個百馬達陣後,在見賢思齊的鼓舞下,心中蠢蠢欲動,也想向100馬目標邁進的雄心壯志。有志者事竟成,整整10年的歲月,終於在2011(民國百年)的母親節(58)金城桐花盃馬拉松完成個人的第100場馬拉松(紮紮實實的,沒有虛報也沒有超額)

回首來時路,在這民國百年,個人的十年百馬歲月中,實在是有很多生命的激動與感動在我內心激蕩不已,其中的過程又豈只是單純的跑步而已;在我50歲時完成人生半百五十馬,感受到要完成每一次的馬拉松都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它是一種體力、毅力、時間、與金錢的累積。古有明訓;荀子: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老子: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台灣也有一句俚語:「一步一腳印」。這些在學生時代為了考試背下來的激勵人心的金玉良言,在經過馬拉松的洗禮後更能體會個中的真諦。因為;每一場馬拉松除了體力的鍛練、毅力的培養之外,金錢與時間也是重要的議題;每跑一場馬拉松要報名費,如果是在外縣巿,還要加上旅費,住宿及餐飲費用,如果是參加海外跑馬團,那花費更可觀。而自己又是個上班族/醫療產業人員,工作/時間的忙碌絕非英英美代子,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曾說:「要爭取更多的時間,首先要消除浪費時間」,所以在日日夜夜的忙碌工作中,要擠出時間來練跑;下班回家途中找場地跑出國開會期間找空檔跑,平時排除一些不必要的交際應酬,如此一來,消極方面遠離了菸、酒;積極方面養成了生活規律、飲食起居的正常化。秉持著三國時代劉備所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讓自己的身心靈保持最佳狀態以應付幾乎每個月至少一場的馬拉松盛會。所以能持續的參加馬拉松賽的人,那真的是一種福氣吔!

每一場的馬拉松過程的艱辛,回到終點的喜悅,領取由汗水換來的完成獎牌,雖然每一面獎牌看來渺小,但無數渺小的組合,才成偉大的氣象;那是個人的歷史、是高山流水的空間、是時間的洪流、是奔跑中的風,把一塊塊的獎牌堆壘在一起,將之排列在辦公室四週原本空蕩蕩的白色牆壁上,日積月累、年復一年,一股氣魄宏偉,一派開放襟懷,繚繞在往昔一步一腳印的回憶中;那是一種簡單的軌跡,一種沉悶的重複,佔領了這斗室的晨晨暮暮,雖然闃寂無聲,在午夜側身入睡,也能懷抱著一大堆自信與自豪進入夢鄉。

人生就像馬拉松,生命中/生活中/工作中有許許多多現實的壓力,就像我們在跑馬途中的壓力-身心靈的煎熬。然而壓力既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不要極力逃避,勇於面對它,是克服壓力最好的方法。而每一場全程馬拉松就是一種體能極限的壓力,嘗試適應不熟悉的事物,打破日常行事慣例,去面對我們事先安排好的壓力,也算是一種生活中的實兵操練。西哲勃朗寧:「生活是鍛鍊靈魂的妙方」,而艱辛的跑馬過程中更可以讓我們擴展眼界、發揮才能;雖然我們不能樣樣勝利,但我們可以事事盡力。當我們順利且艱辛的完成後,會讓我們感覺信心十足、勇氣百倍,更能主宰命運。正如許多時候表面上看來是挫折、打擊或是挑戰的事件,反而給了我們更上一層樓的動力。黃政德先生說:「每一場馬拉松的終點就是下一場的起點」,就是這種理念趨使我們一場馬拉松接著一場的跑下去。

十年跑馬歲月中,跑遍了國內各縣巿,甚至三大離島。說真格的,若非跑馬行程,許多地方/村落,也許一輩子也不會前往。所謂普天之下,莫非跑者的樂土,不但在國內跑馬,這百次的馬數中,也有不少足跡遍及海外,在享受大自然之美,在山水之間洗滌心靈中也順便將台灣給宣傳出去,也算是無心插柳之成效。

當然十年來,每場跑馬中也不是場場順利、事事順心。各地跑場各有不同的挑戰,氣候變化無常;炎夏烈日下要跑寒風驟雨中也要跑平坦路面可以跑高山陡坡也不能拒絕,因為「戰士是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有被野狗咬傷小腿的經驗(2007金城桐花盃),也有落馬的時候,在2007年的台北ING馬拉松,起跑不到2公里,感覺到右前脛骨肌拉傷,當下斷然的放棄,退出比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而從那裡跌倒,就從那裡站起來,不要讓挫敗把你擺平,再給自己一個機會,從新再出發。經過充分的休息、療傷後,再度回到馬場上奔馳。

十年的跑馬歲月中,更讓我結交了無數志同道合的跑友,這群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精英,讓我見賢思齊,體會孔子所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與來自全國各路英雄/勇咖同台較勁,他們給我激勵,跑在我前面的,向他們致敬,雖然望塵莫及,卻也是我引以為馬首是瞻之對象,誠如孔子所說:「勿友不如己者」。而在我後面的跑者,一時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之阿Q想法。但是雖然跑得比較慢,然其耐力與堅持到底的毅力,不也是我們學習之處嗎?漢朝劉邦說:「視其所長,舍其所短,則天下無不可交之人」。數年來的跑友,有的只是在折返點驚鴻一瞥,有時見到百馬達陣跑友,也會隨其腳步陪跑全程,有的賽後可以天南地北大談濶論;有的分享馬經,有的分享生活哲學、人生經驗。的確是在跑步之外的無心插柳的附加價值,所謂「鳥隨鸞鳳飛鳴遠,人伴賢良品德高」是也!

最後,引用百馬俱樂部的宗旨其中的一段話:「人生重視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所以『百回馬拉松的完成』並不是終點。它也不只是數字而已。它讓跑者的生命不留白,人生更精彩。它的意義在於鼓勵大家終生不斷地挑戰馬拉松賽,從中體會並實踐『馬拉松精神』,養成正面思考習慣,積極經營自己的豐富人生。」∼共勉之∼

後記:海浪的百馬記錄統計:

全馬(42.195公里)90(國內:76次,國外:14)

超馬:8(50公里:6次,100公里:2)

226公里超級三鐵(第三項馬拉松)2

合計: 100

補遺:百馬達陣後,海浪的致謝:

這次的百馬達陣(金城桐花盃)令我感動與激動過程中,特別要向諸位先進/賢達/好友們致謝:(族繁不及備載,若有遺珠,尚請海涵

一、 首要的是主辦單位土城慢跑陳明宗會長,得知小弟即將百馬達陣,賽前主動與我聯繫數次,一下要做加油海報,一下要製做完成大獎盃、彩帶…。(熱情之至,永感厚誼!)

二、 高雄超馬協會許武勝會長遠自高雄,帶了小弟的百馬戰旗及致贈精緻的鑲金百馬完成獎盃。(禮重了,破費了!)

三、  鄒雙喜跑友為小弟精製的百馬完成紀念海報(並由台灣馬拉松協會蕭萬呈會長、土城慢跑陳明宗會長、高雄超馬協會許武勝會長等人的聯名加持)。(雙喜兄允文允武,才華兼備,胸藏萬卷,筆掃千軍…感恩了!)

四、 麗山慢跑張博安會長及吳宏鋼/吳振銓父子率眾陪跑助陣及致贈紀念獎座。(袒誠相陪,真情真義,銘記在心)

五、  北投慢跑潘春進及山鹿隊陳來居會長及隊員的陪跑,林秉常先生全程的照像。(秉常兄驚險拍照,辛苦萬分,永銘在心)

六、 台積電慢跑社田馥綱/梁佳莉伉儷的陪跑及全家福聯名的致賀奬狀。(溫馨至極,就甘心吔!)

七、 邵敬一林孝幸黃昆鵬楊天虎林炎宗鍾明燉劉賢澤顏清泉劉嘉祥吳萬定(全程42公里為小弟掌大旗)…等好友的友情相挺(寸衷感激,沒齒難忘!)。

八、  烏龜慢跑隊啟華奕宗學信伉儷、建源伉儷、慶祥燕燕淑真仁和戴媽媽、…等隊友的情義相挺。(自家人的力挺,窩心至極!)。

九、  烏龜鐵人隊阮錦奇王文瑞蔡一彰…(同為鐵人,謹申謝忱!)

十、 遠從澳洲飛來的黃政德/羅苔華百馬伉儷的溫情大放送。(黃會長並為本次百馬完成頒獎更別具意義),(感荷隆情,非言可喻)。

十一、 其他許多延途相照會的跑友們的情義相挺,有的短暫的陪跑、有的給小弟加油、吶喊…久久不能止息,實令弟銘感肺腑,永矢不忘。